《表1 玉米种子经4种不同方式处理后3叶期幼苗叶片中伏马毒素B1的含量》

《表1 玉米种子经4种不同方式处理后3叶期幼苗叶片中伏马毒素B1的含量》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解淀粉芽胞杆菌菌株HRH317对感染串珠镰孢菌玉米幼苗伏马毒素B_1含量及相关防御酶活性的影响》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表中数据为平均数±标准误。同行不同大写字母、同列不同小写字母表示经Duncan氏新复极差法检验在P<0.05水平差异显著。

玉米幼苗生长至3叶期后1~6 d,接种生防菌HRH317的所有处理的幼苗叶片中FB1含量均较单独接种病原菌处理显著降低,且先接种生防菌HRH317后接种病原菌处理幼苗叶片中FB1含量明显低于病原菌+生防菌HRH317混合接种处理,表明生防菌HRH317能有效抑制串珠镰孢菌侵染玉米并产生FB1。随着幼苗生长,单独接种病原菌处理的FB1含量不断增加,在玉米植株体内持续累积,由生长1 d的3.24μg/g显著升高至生长6 d的7.36μg/g,而病原菌+生防菌HRH317混合接种处理和先接种生防菌HRH317后接种病原菌处理在幼苗生长1~6 d时,FB1含量小幅升高,分别在1.23~2.90μg/g和0.44~1.65μg/g之间,且生长第6天的FB1含量均显著高于生长第1天时,表明生防菌HRH317对FB1能起到持续稳定的抑制作用(表1)。单独接种生防菌HRH317处理与空白对照的FB1含量基本相近,始终处于较低水平。因此,可以将生放菌HRH317制成种子包衣制剂,使种子免受病原菌侵害以预防玉米穗腐病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