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1 不同回流温度下IMC层厚度》

《表1 不同回流温度下IMC层厚度》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回流温度对Sn-58Bi焊点显微组织及剪切强度的影响》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图4为不同回流温度下IMC层的SEM照片。由图可见:回流温度越高,IMC层越厚,从图中可以清楚地看到在Sn-58Bi焊料与Cu基板之间形成了一层金属间化合物,靠近Cu基板一侧的形貌平整,而靠近焊料一侧的形貌凹凸不平,金属间化合物呈波浪状镶嵌在焊料内部。不同回流温度对应的IMC层厚度如表1所示。当回流温度为140、160℃时,IMC层较薄,靠近Sn-58Bi焊料一侧的形貌呈细小锯齿状;当回流温度在180~200℃范围内时,IMC层边缘平整,图4(d)为Sn-58Bi焊料与Cu基板在200℃下形成的IMC层形貌,可以明显发现界面层内部出现孔洞;当回流温度在220~260℃范围内时,IMC层增长幅度明显,且界面粗糙、参差不齐,之前平整的边缘生长成粗大的短棒状,如图4(e)所示,220℃时IMC层产生了明显的龟裂现象,该现象对焊点可靠性将产生不利影响。结合表1可以看出,回流温度越高,IMC层越厚,回流温度在200℃以下时,IMC层厚度均不超过2μm,140℃时IMC层最薄,为0.723μm,回流温度在220℃以上时,IMC层厚度在2μm以上,260℃时最厚为3.712μm。分析认为:在回流焊接的过程中,由于Cu6Sn5的生长激活能较低,Sn-58Bi焊料开始熔融时,便可在短时间内与Cu基板反应生成一层较薄的界面层,其反应式为6Cu+5Sn→Cu6Sn5,随后的IMC层主要靠Sn与Cu的相互扩散、反应生成,因为Cu元素在Cu6Sn5相中的扩散速率大于Sn,所以图4中的IMC层均是向Sn-58Bi焊料一侧生长,最终形成参差不齐的界面。随着回流温度不断升高,加速了Cu与Sn的活动与扩散速度,不断生成新的Cu6Sn5相,造成金属间化合物层不断生长、变厚。回流温度超过200℃时,过厚的IMC层内部出现孔洞、裂纹,这是因为Sn-58Bi焊料与金属间化合物、Cu基板的热膨胀系数不同,使得在焊接过程中界面附近产生热应力,从而影响到界面的应变,产生开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