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1 DISC学生除德语外的第一语言使用情况统计》

《表1 DISC学生除德语外的第一语言使用情况统计》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长春德国国际学校汉语教学情况考察分析》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单位:人

在笔者研究DISC学生的母语背景时发现,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出现“双母语”现象。我们对母语的传统定义一般为本国、本民族的语言(刘珣,2000:2)。这是按国家的界限来区分并且与外语相对应。但这一概念在双语社会或者双语家庭中往往不能完全适用。李宇明(2003)曾在《论母语》中指出:“哪种语言是其母语,取决于家长、社会对其民族身份的认定,或者是儿童的民族身份的自我认同……但儿童的家长或社会不确定儿童的某一特定的民族身份,而且儿童自己也没有非要属于母亲一族或父亲一族的民族倾向,那么,这种情况下,儿童获得的两种或多种语言都是母语,出现双母语或多母语现象。”同样,方小兵(2015)认为,“多语环境中成长起来的讲话人,其母语可能不止一个,我们把这种现象称为‘双母语’(包括‘多母语’的情形)。”长春德国国际学校中大部分能够熟练掌握汉语的学生都出生在双母语甚至多母语的家庭环境中,从出生以后就开始习得不只一门语言,他们的第一语言往往有两种或两种以上,其中以“汉语-德语”为主。由于他们尚没有对父母双方的其中一方有明显的民族倾向,因此我们可以认为,他们在拥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第一语言的同时还拥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母语。学生家长均为德国大众公司的外籍员工,家长双方或一方以德语为母语,其中大部分学生为双语人———除德语外,还掌握汉语、俄语等其他民族、国家的语言。这些学生在校期间均可以用德语进行正常的交流和学习,将德语作为其交际语言。笔者统计了DISC的学生除德语以外的第一语言使用情况,如表1所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