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3 面板数据模型回归分析结果》

《表3 面板数据模型回归分析结果》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中国企业本土并购双方的地理格局及其空间关联研究》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注:*、**、***分别表示在0.1、0.05和0.01水平上显著;空白处为无此项。

通过观察自变量的Pearson相关系数矩阵,发现部分变量间相关性较高(大于0.6),为避免模型中可能存在的多重共线性问题,本文借鉴现有文献中的处理方法[50~52],将高相关变量分别置于模型1和模型2中,具体回归结果见表3。首先,繁荣的融资和证劵市场、高素质劳动力等是促进买方和标的企业空间共同集聚的重要因素。(1)金融(JR)、证劵(ZJ)市场发展水平与企业并购双方空间集聚呈显著正相关效应,且在金融危机后不断强化。这表明区域金融和证劵市场繁荣发展,有利于买方企业(以上市公司为主)通过并购投资和股权兼并进行组织、空间扩张,也便于标的企业通过股权融资等寻求重组与转型;同时,由于中国区域股权市场的属地化特征、企业并购投资的“本土偏好”等,买方与标的企业偏好向资本市场发达、上市公司密集的区域(如北京、上海、广东等)集聚。(2)金融危机前后劳动力成本(GZ)变量与企业并购双方空间集聚均呈正相关。由于工资水平体现着劳动力质量,买方企业为获取优质人力资源,偏好集聚于高工资地区;另一方面,高工资地区的中小企业往往拥有更大比重的高质量劳动力,更易成为买方企业的并购目标。(3)金融危机前市场规模(SC)变量与企业并购双方空间集聚呈正相关,主要是因为买方企业为获取集聚经济效益,偏好集聚于市场规模较大的区域;同时,本地市场规模增长也会促进标的企业的空间集聚,本地中小企业可能成为买方企业提升市场占有率、拓展新市场的兼并目标。金融危机后SC系数显著为负,这是因为伴随城市群经济与区域一体化发展,中国跨区域市场壁垒削弱,区域间物流日益便捷高效、要素与商品自由流动程度提升,消费市场规模对企业并购投资区位选择的影响作用有所降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