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3 不同纬度带掩星事件数》

《表3 不同纬度带掩星事件数》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GPS掩星反演资料的质量分析》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将COSMIC掩星2017年的掩星数据分为五个纬度带:低纬度(30°S-30°N),北半球中纬度(30°N-60°N),北半球高纬度(60°N-90°N),南半球中纬度(30°S-60°S),南半球高纬度(60°S-90°S)。分别计算每个纬度带的掩星资料与对应的ECMWF再分析资料的折射率相对偏差,并对其均值和标准差进行统计,统计结果如图4所示,图中分别以1-5代表低纬度、北半球中纬度、北半球高纬度、南半球中纬度、南半球高纬度,不同纬度带的掩星事件数如表3所示。从图4可以看出,15km以下各个纬度带的折射率相对偏差均值和标准差都比较小,且各个纬度带的差异不明显。随着高度的上升,各纬度带之间的差异明显增大。比较不同纬度带的折射率相对偏差可以发现,低纬地区的折射率偏差最大,随着纬度的增加,折射率偏差减小,中高纬度带南半球的折射率偏差要大于北半球。从数据量来看,低纬地区的数据量最大,平均在4万左右;南北半球高纬地区的数据量最小,5km以上南北半球高纬地区的数据量基本一致,5km以下南半球高纬地区的数据量小于北半球;南北半球中纬地区的数据量居中,5km以上南北半球中纬地区的数据量基本一致,5km以下北半球中纬地区的数据量小于南半球。总体上看,不同纬度带折射率相对偏差的均值和标准差差异明显,且数据量也与纬度带具有相关关系。折射率偏差随着纬度的增加而减小,考虑是因为低纬地区水汽含量大,会对掩星观测精度产生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