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4 50个马铃薯品种(系)横切1~3 h后酶促褐变程度隶属函数排名及总酚含量、PPO和POD活性排名》

《表4 50个马铃薯品种(系)横切1~3 h后酶促褐变程度隶属函数排名及总酚含量、PPO和POD活性排名》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马铃薯块茎酶促褐变及与相关生理指标的关系》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对酶促褐变变化最明显的块茎横切后1~3 h褐变程度的隶属函数值,以及总酚含量、PPO和POD活性进行排名(表4)。第I类极易褐变品种的隶属函数值排名第1;第Ⅱ类易褐变品种排名在2~20之间,第Ⅲ类中度易褐变品种排名在21~35之间;第Ⅳ类不易褐变品种排名在36~50之间。PPO活性以2.80~7.80 U为低,7.81~12.80 U为中等,12.81~16.95 U为高;POD活性以3.8~12.8 U为高,12.81~21.80 U为中等,21.81~36.70 U为高;总酚含量以0.359~0.790mg·g-1为低,0.791~1.221 mg·g-1为中等,1.222~1.651 mg·g-1为高。可以发现,最易褐变的滇薯6号PPO活性(10.50 U)排名较后,但其POD活性(37.60 U)远高于其他品种。其他隶属函数值排名前10的马铃薯品种(系),即Ⅱ类易褐变品种(系),如青薯6号、乐薯1号、HF-10、云薯505、中薯7号、中薯10号、中薯12号、中薯18号、中薯20号均具有较高活性的PPO或者POD。其中,中薯7号的总酚含量(0.68 mg·g-1)较低,但是其PPO、POD活性较高因而仍然具有易褐变的特性。而褐变程度排名最后的5个品种,即第Ⅳ类不易褐变品种,如大西洋–1、陇薯5号、丽薯10号、中薯11号、中薯19号均具有较低的PPO和POD活性。因此,再次表明易发生酶促褐变的马铃薯品种一般具有较高的PPO或者POD活性,而酶促褐变程度低的马铃薯品种一般具有较低的PPO和POD活性,而与总酚含量不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