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1 关于农村信息传播能力评价的相关研究成果》

《表1 关于农村信息传播能力评价的相关研究成果》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基于受众视角的中国农村地区信息传播能力评价研究——以京津冀鲁为例》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在农村信息传播能力评价方面,伴随国家对农村传播事业关注力度的加大,尽管目前尚未有以“农村地区信息传播能力”作为具体的评价目标,但与农村地区信息传播能力相关的农村信息服务能力与服务质量、农村信息传播效果、受体信息接受能力、信息获取能力等研究涌现了系列成果(见表1)。如在农村信息服务服务质量方面,有学者与机构基于Parasuraman[16]提出包含可靠性、响应性、竞争性、安全性、有形性、友好性、可信性、受众理解能力与获取能力等10个指标在内的服务质量(SERVQUAL)模型;构建了信息服务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如国家信息技术服务质量评价指标体系(GB/T33850—2017)则构建了包含安全性、可靠性、响应性、有形性以及友好性在内的评价指标体系。Kettinger[17]对传统的SERVQUAL测量指标体系进行扩展,在用户满意度维度增加了可靠性(reliability)与共情(empathy)两个指标;刘婷婷[18]基于SEVRQUAL模型,从服务设施、服务过程、服务保障、服务结果等4个维度,有形性、响应性、移情性、可靠性、保证性、可行性和效益性7方面20个具体指标搭建了区域推广站信息服务质量评价体系,采用因子分析法对延安市农技推广站进行了评价。在农村信息受众获取与接受能力方面,基于受众的主观感受,Headquarters[19]从传播主体、传播内容、传播组织、产出效果四个方面设计了李克特量表问卷,对尼日利亚不同地区的农民关于涉农信息获取能力进行了评价;Zhang,Wang和Duan[20]采用案例分析法,从农民获取信息服务渠道的便捷性、信息供给内容的广度以及信息服务的综合产出效果等方面比较分析了不同农业信息服务模式;Phiri et al[21]采用案例分析法,从信息获取目的、社交网络媒体/移动APP应用水平、机构支持、软硬件基础、个人发展能力等对受众关于平板电脑在农村教育信息传播效果的满意度进行了评价;李静[22]基于农户视角,采用李克特5分量表从信息满足度、理解度及信奉度三个层面对6类媒介、5类信息传播进行量表分析;苑春荟等[23]设计了包含信息需求意识、信息价值评价、信息获取能力、信息理解能力和信息共享能力5个维度43个具体指标的“农民信息素质量表”,认为提升农民信息价值评价有助于推进农村信息化建设。在信息传播效果方面,“有效性”成为学者评价农村信息传播效果的关键指标,如黄丹,杨彩虹[24]运用模糊综合评价原理从传播者、信息渠道、信息内容、受众、信息传播环境5个方面涵盖19个二级指标评价了西部农村信息传播的有效性;Aggarwal et al[25]侧重传播系统的可靠性并提出了关于传播系统可靠性的评价指标与方法。也有学者从信息传播要素视角,搭建信息服务能力与水平评价指标体系,如李瑾等[26]构建了一套包含主客体信息能力、信息服务内容、信息传播渠道、信息服务效益、服务保障5个维度的农村信息服务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并采用基于李克特量表的层次分析法对宁夏进行了评价;李泓欣,张学敏[27]采用模糊综合评价法从农业信息资源、信息传播基础设施、农民信息接受应用能力、信息服务机构与人才、效益评价等层面构建了吉林省农业信息服务体系评价模型,认为农业信息服务仍有较大改进空间;熊春林[28]以湖南省为例,采用层次分析方法从服务设施、服务队伍、信息资源、社会环境、激励机制、约束机制、保障机制等7方面构建了农村农业信息化服务能力评价体系;Grimes[29]则关注农村地区的信息传播基础设施与设备、传播的社会影响、政策环境等。此外,还有学者针对具体的传播媒介在农村地区传播信息的能力进行评价,如Xu et al[30]构建了基于移动社交网络的流行资讯信息传播能力模型;Liu[31]以农业网站为例,从传播内容的广度、传播方式、收益和成本4个方面构建信息传播质量评价指标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