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3 铁质砖红壤各条件下拐点pH和对应pH吸附》

《表3 铁质砖红壤各条件下拐点pH和对应pH吸附》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离子强度对可变电荷表面吸附性铜离子解吸的影响:可变电荷土壤》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去离子水和0.1 mol·L-1 NaNO3溶液中吸附铜离子的样品,在去离子水中解吸三次完毕,再依次用浓度由低到高的NaNO3溶液进行解吸时,铜离子解吸分值随pH升高的变化分别如图3和图4所示。实验结果表明,两种可变电荷土壤的吸附性铜离子解吸分值随着平衡液pH上升的变化规律,与高岭石者既存在有诸多相似之处,也有不同之处,相似之处表现为,1) 均出现解吸峰现象;2) 在NaNO3浓度和pH相同条件下,铜离子解吸分值的大小也均随解吸次数的增加而下降;3) 相比其他两种NaNO3解吸液浓度,0.1 mol·L-1 NaNO3者的解吸分值最大;4) 在解吸分值急剧增加之前,部分样品的解吸曲线都有一个相对比较平缓的上升过程;5) 当用不同浓度Na NO3溶液进行解吸时,无论解吸次数,在大部分情况下,解吸曲线也均可出现解吸分值开始急剧增加的拐点,且各拐点所对应的pH吸附(pH特征)也基本一致,也同样均与体系pH变化的拐点基本一致(表3和表4)。不同之处表现为:在拐点pH之前,可变电荷土壤的解吸分值高于高岭石,以及总体而言,除了1 mol·L-1 NaNO3外,相比高岭石,可变电荷土壤的解吸分值更低。但在1 mol·L-1 NaNO3溶液中解吸时,可变电荷土壤者比高岭石者高。同时,相比红壤,铁质砖红壤者更低,这似乎意味着解吸分值随着氧化铁的含量增加而降低。值得一提是,虽然当吸附液离子强度相同时,不同解吸液条件下的pH特征均基本一致,但吸附液离子强度变化时,pH特征也同样发生变化,同时相同条件下的红壤和铁质砖红壤的pH特征也有细微差别。而且相比铁质砖红壤,红壤的pH特征更为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