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2 不同p H和光处理下的蓝状菌红色素保留率》

《表2 不同p H和光处理下的蓝状菌红色素保留率》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白二轮蓝状菌DWL-C010红色素的降解动力学及稳定性》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注:同行右上角不同小写字母表示有显著性差异(P<0.05)。

由表2可知,蓝状菌红色素光解过程中,其保留率均随时间延长而降低,随pH的升高而增加。pH和处理时间相同条件下,避光、紫外光和可见光3种光处理条件下的色素保留率依次降低,表明其对可见光敏感,紫外光次之。在pH 7.0,避光、紫外光和可见光3种光处理第7天时,其色素保留率依次为79.81%、69.40%和63.99%,显著高于相应其他pH的色素保留率(P<0.05)。通过对时间与ln(An/A0)进行拟合分析,发现蓝状菌红色素光降解符合第一动力学模型,且决定系数在0.991 8~0.998 01(图4)。由表3可知,避光、紫外光和可见光处理下,红色素各自Dc随p H升高而降低,t1/2和D随pH升高而增加;pH 7.0时,在3种光处理下的红色素Dc依次增加,分别为0.031 05、0.051 47、0.063 21/d,而t1/2和D依次减小,分别为22.32、13.47、10.97 d和74.16、44.74、36.43 d。显著性分析显示,3种光处理各自p H为7.0时的Dc、t1/2及D均与各自pH 6.0的差异不显著,但与各自pH 5.0和pH 4.0的有显著性差异(P<0.05)。可见,蓝状菌红色素在避光和近中性条件下的稳定性较好。ASKAR等[22]发现玫瑰花青素光降解符合第一动力学模型,且太阳光处理的降解速率较高;但与本实验不同的是,其高pH的花色苷降解速率较高,这可能和色素的化学结构有关。由青霉和红曲霉菌产的聚酮类色素光降解也符合第一动力学模型,并且也在近中性pH时的降解速率较低[4,23-24]。ZHANG等[24]通过改变培养基氮源,有效提高了红曲色素的光稳定性;而JUNG等[23]通过在培养基中添加不同氨基酸也提高了红曲色素光稳定性[23-24]。LIU等[25]认为聚酮类红色素和橙色素的褪色是由发色官能团上的共价大π键断裂诱导的,但JUNG等[23]发现聚酮类红色素降解成其他物质,溶液呈棕色,而其Phe衍生物降解后没有新的发色官能团产生,仍然呈弱红色,表明二者降解机理可能不同。另外,MAPARI等[4]发现棘孢青霉橙红色素降解成了聚酮类色素的同系物。可见,不同聚酮类色素光催化降解可能存在多种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