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1 公告与框架类型交叉对比表》

《表1 公告与框架类型交叉对比表》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热点事件中公共政策执行的网民意见框架偏向研究——以杭州“最严养狗令”为例》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在提出具体时间的认知框架时,参与者的现实利益、心理图式等是影响其框架偏向的主要因素。数据显示(表1),在事件的微博评论中,“问责框架”“暴力执法框架”和“质疑框架”显著,公告1和公告3中尤为明显,公告1中“问责框架”频次高达42次,占该公告总框架的33.6%;“暴力执法框架”次之,出现33次(占比26.4%)。公告3微博评论中,“问责框架”(23次,占比20.54%)与“质疑规定框架”(25次,22.32%)频次较高。经过分析可知,公众对规定具有抗争性,特别是在“问责框架”中,言辞较为激烈,“懒政”“残忍杭州,血腥杭州”等话语多次出现,究其原因,部分参与者自身正在养狗或者养过狗,他们从现实的经验和利益出发抵制相关条例,但更多的是从道德层面谴责暴力执法人员和政策制定人员。且当时网络上流传着疑似杭州城管打狗的视频(后官方辟谣为不实消息),该视频符合公众以往对城管的“刻板印象”,使得谣言迅速扩散,形成了“舆论倒逼”,迫使政府作出回应。公众从不同立场的抗争态度,在一定程度上为政策执行带来一定阻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