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1 苏州工业专门学校建筑科、国立中央大学建筑系和东北大学建筑系课程比较》

《表1 苏州工业专门学校建筑科、国立中央大学建筑系和东北大学建筑系课程比较》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中国建筑“图案”溯考(1920-1940年代)》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表1:作者自绘,其中1924年苏州工业专门学校建筑科课程资料参见:赖德霖.中国现代建筑教育的先行者—江苏省立苏州工业专门学校建筑科[G]//中国建筑学会建筑史学分会.建筑历史与理论第五辑.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7;1928年国立中央大学建筑系课程资料参见:国立中央大学,国

建筑“图案”一词带有明显的艺术性倾向,而从中国现代建筑体系的构建历史来看,这种艺术性倾向容易让人联想到“布扎”(Beaux-Arts)体系的影响。但一个值得注意的事实是,主要由留学于日本东京高等工业学校的柳士英、刘敦桢、朱士圭等人创办的苏州工业专门学校建筑科,其1924年的课表上就已经出现了“建筑图案”课,并且,这一课程的名字也为之后的国立中央大学建筑系和东北大学建筑系所使用(表1)。这暗示着,在1920年代后期“布扎”体系被系统地移植到中国之前,“图案”一词很可能就已经进入了中国的建筑领域,并形成了某种受到普遍认可的概念。因此,我们有必要回到更早的历史语境中,来探究20世纪初“图案”最初的涵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