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5 三峡水库不同运行期内库区水面比降变化》

《表5 三峡水库不同运行期内库区水面比降变化》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三峡水库支流河口淤积及拦门沙形成风险研究》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三峡水库为典型的河道型水库,先后经历了135156和175 m等蓄水阶段,坝前水位逐步抬高,对于其上游的库区河道而言,下边界水位抬高改变了天然状态下的水力特性,水深大幅度增大、水面比降和水流流速显著减小.针对水面比降的变化,135 m围堰蓄水期,清溪场至万县、万县至茅坪段年内基本遵循汛前枯水期水面比降最大,汛期次之,汛后最小的变化规律,且越靠近坝址,水面比降越小;156 m初期运行期,清溪场以下河段年内水面比降的变化规律发生改变,汛期比降显著地大于非汛期,比降相对第一阶段同期显著减小,沿程仍然保持减小的规律;175 m试验性蓄水期,库区河道水面比降进一步减小,其中万县至茅坪河段年内各月月均比降均小于0.01‰,非汛期水面比降接近0值(表5).对于支流河口段,汇流区干流水位高,同样地控制了支流出口边界.以磨刀溪和香溪河为例,分别计算2012年磨刀溪长滩站、香溪河兴山站至河口的水面比降,建立其与干流水位的相关关系(图8),2012年三峡水库先后进行了汛前减淤调度、汛期削峰调度及汛后蓄水等运行方式[14],对于坝前水位有下降和抬升两种效应,从而影响水面比降.首先,从年内整体看,汛期水库的河道属性较强,支流河口段的水面比降最大,非汛期成库,干流水位高,河口段水面比降显著偏小,其次,从不同水库调度方式看,汛期削峰调度和汛后蓄水会明显加大支流河口比降的下降速度及幅度,减淤调度期与汛前坝前水位正常消落重叠对于支流河口比降的回升拉动效应并不明显.可见水库蓄水显著地改变了库区河道及支流河口段的水力特性,这是库区干流和支流河口附近泥沙普遍沉积的动力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