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2 天然状态下 (2007年) 和175 m水位试验性蓄水后 (2012年) 重庆主城区河段不同月份的水面比降变化统计》

《表2 天然状态下 (2007年) 和175 m水位试验性蓄水后 (2012年) 重庆主城区河段不同月份的水面比降变化统计》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三峡水库库尾重庆主城区河段冲淤特性》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2008年10月份后三峡水库进入175 m水位试验性蓄水期,变动回水区范围进一步上延到长寿至重庆主城区河段,河段演变显现出天然河道和水库的双重属性。与天然情况相比,三峡水库175 m水位试验性蓄水后,河段内水力特性受坝前水位影响明显。水面比降的调整具有较强的代表性,分别以2007年和2012年为例进行统计分析(表2)。2007年河道基本处于天然状态,水面比降仅与来流有关,长江干流段朝天门(两江汇口)以上河段比降年内7月份最小,枯水期偏大,一方面河段位于铜锣峡卡口上游,洪水期卡口发挥较强的壅水作用,使得上游河段比降调平[5];另一方面与嘉陵江的水流顶托作用有关,2007年7月份嘉陵江与长江干流汇流比为0.388,是全年最大值;长江干流朝天门以下河段比降较上游偏小,年内变化幅度也较小;嘉陵江河口段的比降年内变化规律与长江干流汇口上段类似,随着长江干流流量的增加,该段比降下降。总之,在天然情况下,重庆主城区河段年内在汛期比降小,非汛期比降则加大,是其河道泥沙“汛淤枯冲”的主要原因。2012年河段受水库回水影响,河道内水面比降与三峡水库坝前水位密切相关,年内5—9月份水面比降相对较大,其余时段由于坝前水位偏高,基本在164 m水位以上,河段内比降极小,均不足0.1‰,这一水力特性的改变使得重庆主城区河段年内的冲淤规律也发生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