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2 三峡水库蓄水前后两湖调蓄水量变化》

《表2 三峡水库蓄水前后两湖调蓄水量变化》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三峡水库蓄水期长江中游湖泊调蓄能力变化》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为进一步定量分析三峡水库蓄水期对两湖调蓄能力的宏观影响,根据1990—2002年(三峡水库蓄水前)、2003—2007年(三峡水库139,156 m蓄水期)、2008—2014年(三峡水库175 m试验性蓄水期)的实测资料,首先计算了三峡水库蓄水前后多年平均临界水位,其次通过已有研究中出口水位与湖内水位的相关关系可以推算出湖内水位变化量,最后结合两湖水位-湖容关系曲线[14-15],便可得到三峡水库蓄水后的湖泊调蓄水量变化值(表2)。由表2可知,三峡水库蓄水后,无论是初期蓄水期(2003—2007年)还是175 m试验性蓄水期(2008—2014年),两湖9—10月份调蓄能力下降明显。2003—2007年洞庭湖、鄱阳湖9月份、10月份调蓄水量较蓄水前分别减少了8.23亿,34.84亿m3;2008—2014年洞庭湖、鄱阳湖9月份、10月份调蓄水量较蓄水前分别减小了11.46亿,38.46亿m3。随着三峡水库蓄水力度的加大,蓄水水位由135,156m增加到175 m,2008—2014年两湖调蓄水量的减少较2003—2007年更大。上述变化除造成长江中游两湖区域枯水出现时间提前、枯水期延长、旱情加剧等[3-4]外,还将导致长江下游及河口段入海水沙通量变化,进而造成下游及河口的冲淤响应和演变调整,对海域咸潮入侵时间和规模、河段水质及水生态环境变化等均有重要的影响[16-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