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3 不同入汇交角的支流河口段淤积强度统计》

《表3 不同入汇交角的支流河口段淤积强度统计》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三峡水库支流河口淤积及拦门沙形成风险研究》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三峡水库常年回水区涪陵~坝址段内共分布有55条支流,其中33条自左岸入汇,冲淤计算总河长为479 km,淤积总量为1.389亿m3,淤积强度为29万m3/km;22条自右岸入汇,冲淤计算总河长为258 km,淤积总量为5420万m3,淤积强度为21万m3/km,左岸入汇支流的淤积强度大于右岸.同时分别统计左岸入汇、右岸入汇交角小于90°与大于90°的支流河口泥沙淤积强度(入汇交角统计方式如图3所示),左右岸入汇的支流,若入汇交角大于90o,即顶托效应更容易上溯或者发生倒灌的支流,其淤积强度显然大于入汇交角小于90°的情况.如左岸入汇的支流入汇交角大于90°河口段的淤积强度为45.0万m3/km(表3),小于90°河口段的淤积强度仅6.89万m3/km,同样地,右岸入汇的支流,入汇交角大于90°河口段的淤积强度为41.3万m3/km,小于90°河口段的淤积强度仅7.27万m3/km.以往研究表明,三门峡水库渭河口的拦门沙坎的产生是黄河洪水倒灌造成的[8],小浪底水库支流大多时段也为异重流倒灌淤积[9],丹江口水库支流淤积则是干流倒灌与支流来沙淤积共同作用的结果[5],异重流倒灌淤积是水库支流河口拦门沙形成的共性因素.可以推断,三峡水库支流河口泥沙淤积也与干流的倒灌关系密切,干流水流挟泥沙倒灌支流并沿程落淤,为其河口堆积提供物质来源,尤其是对来沙极少的支流,倒灌泥沙占淤积量的比例较大.这一机理也很好地解释了入汇交角与淤积强度之间的关系.例如,2010年上游来水量偏大,汛期和水库高水位运行期内,香溪河均观测到水流从干流倒灌进入的现象[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