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5 蛋白酶改性前后羊毛表面元素分析》

《表5 蛋白酶改性前后羊毛表面元素分析》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羊毛织物的蛋白酶改性对墨滴铺展及颜色性能的影响》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表5示出蛋白酶处理前和连续浸轧5次蛋白酶处理液(酶处理时间200 s)后羊毛织物表面元素相对含量及元素比。可以看出,未改性羊毛表面C元素含量很高,经蛋白酶处理后,羊毛表面C含量下降。这表明蛋白酶处理后,纤维表面主要成分为C21脂肪酸、18-甲基二十烷酸(18-MEA)的脂质层被部分去除,导致C元素含量下降[22]。O含量略微下降,O/C由31.0%增加至31.5%,进一步表明蛋白酶处理后羊毛表面脂肪酸酯总量减少,部分类脂物去除,羊毛纤维表面润湿性能改善(见表4),有利于墨滴吸附于纤维表面以及墨水中活性染料分子向纤维内部扩散。N元素含量和N与C元素比分别增加了3.4%和5.5%,表明随着纤维鳞片表层类脂物部分水解,位于类脂层以下蛋白质暴露,所以染料结合位点增多,这将使墨滴中的活性染料更易与纤维表面基团共价结合,墨滴在织物表面的K/S值和色彩鲜艳度增加(见表2、3)。处理后羊毛纤维表面S含量从2.3%降低到1.4%,表明鳞片层中含有大量二硫键(—S—S—)的部分蛋白质被蛋白酶水解,所以纤维结构疏松,染料上染壁障减弱,染料更容易扩散进入纤维内部,导致墨滴铺展时间和铺展面积均减小(见表1、3)。另外,Si可能存在于羊毛鳞片层的杂质中,硅元素含量的降低也可归因于羊毛鳞片的蚀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