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2 老年抚养比对储蓄率的回归结果》

《表2 老年抚养比对储蓄率的回归结果》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老龄化、少子化与储蓄率关系的国际经验研究》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注:系数值下方括号内是稳健标准误差;***、**、*分别代表1%、5%和10%的显著性水平。

按照生命周期理论,社会的人口年龄结构对储蓄率有着决定性作用,我们使用老年抚养比、少儿抚养比和总抚养比来全方位衡量人口年龄结构。首先来看老年抚养比与储蓄率的关系,结果见表2。在第(1)列中使用混合截面的OLS方法进行回归,核心解释变量老年抚养比的系数为-0.731,在1%的置信水平下显著,说明储蓄率与老年抚养比之间是显著的负向关系,老年抚养比越高,储蓄率越低。第(2)列我们使用了面板数据的固定效应模型,与截面数据相比,该模型可以克服因为不可观测的个体差异而导致的遗漏变量问题。在固定效应模型下,老年抚养比的系数也是在1%的置信水平下显著为负。第(3)列在第(2)列的基础上加入了年份效应形成了双向固定效应模型,在控制了时间趋势之后,老年抚养比的系数仍然是在1%的置信水平下显著为负,且系数的绝对值较第(2)列更大。考虑到一个国家的储蓄率可能因为地区文化差异而有所不同,而且OECD国家分布在多个地区,我们进一步设置了表示国家所在地区的虚拟变量,分别表示欧洲、亚洲、大洋洲、北美洲和南美洲。由于模型中存在不随时间变化的变量,简单的固定效应估计方法会直接减掉虚拟变量损失部分效率,因此我们参考了董丽霞和赵文哲(2013)中的解决方法,在第(4)列中选用豪斯曼·泰勒(Hausman-Taylor,简称HT)方法(Hausman和Taylor,1981)对模型进行估计。结果显示,无论采用何种估计方法,老年抚养比的系数都是在1%的置信水平下显著负向,说明这一结果稳定且一致。随着经济发展阶段的提高,人口老龄化的趋势不可避免,而老年人处于生命周期中的消费阶段,储蓄能力大大下降,因此使得整个社会的储蓄率降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