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3 一药多用,老药新用》

《表3 一药多用,老药新用》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历史长河中的医学发展(二)——医学文化的重塑》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我们现在研究某种疾病发病的危险因素,通常是去探求每一种危险因素的贡献率,但一个疾病有若干危险因素,这些因素的贡献率加起来远大于100%,甚达1 000%。同样,我们用各种方法去预防和抑制这些因素,抑制率高达100%,甚至1 000%。可是疾病的发生率下降不明显,或者原封不动,甚至死亡率还有增高,因为抑制措施导致了别的疾病的发生及死亡。说明我们只是考虑到了部分因素,甚至真正的病因我们还没找到。我们找到的A~D因素并不完全,如果还要研究E~Z,作为病因的贡献率将是无穷大,可死亡率的控制却是无限小。所以,这么多因素的真实致病性和叠加致病性值得认真研究,这就需要新的研究方法,其中反向医学研究是重要的方法,因为原来的方法已经不能奏效了。又比如,所有抗癌药,不仅对癌细胞有效,对所有器官都是有影响的,只是对心脏毒性更加受到重视。反之,很多心血管药现在发现有抗癌作用,而且效果比现有的抗癌药还好。抗癌药只有25%有效,75%无效,但100%对人体有毒性。对此,临床医生有两难:药量小了无效,药量大了有毒。目前临床用药,一方面,世界上很难研究出好的抗癌药;另一方面,我们又有大量肿瘤患者要用药。肿瘤在分子水平的靶是多个靶点或无数靶点,只针对一个靶或几个靶只能是杯水车薪,而且肿瘤的靶还是移动靶,随时间变化,这就是靶向药有时开始有效后来无效,个别时候开始无效后来有效的缘故,所以设计抗癌药不应该针对一个靶点,而应全景设计。最近50年,研究成功的好药甚少,怎么办?能否一药多用,老药新用呢?这种情况已初显端倪(表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