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1 总体回归结果:互联网贸易、产品质量改善及本地市场效应——一个新的理论模型及来自中国的经验证据》

《表1 总体回归结果:互联网贸易、产品质量改善及本地市场效应——一个新的理论模型及来自中国的经验证据》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互联网贸易、产品质量改善及本地市场效应——一个新的理论模型及来自中国的经验证据》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注:***、**、*分别表示1%、5%、10%的显著性水平,括号内为t值,回归采用固定效应模型。

为了验证互联网在贸易过程中对产品质量的影响机制,进而深入研究以上两者对本地市场效应的具体作用效果,回归模型中特引入相对互联网指数对数与相对产品质量对数的交互项进行分析。表1中,模型(1)是对核心解释变量回归的结果,从各变量的回归系数看,一方面,模型交互项的回归结果从两个角度解释了互联网和产品质量对中国本地市场效应的影响机制。其一,交互项显著为正的回归系数说明中国相对互联网指数的提高可增强产品质量对本地市场效应的影响效果,原因在于互联网在贸易过程中的使用不仅有利于市场识别产品的优劣,提高产品的相对质量,而且互联网有助于企业吸收引进先进技术,改善产品质量,从而强化产品质量对本地市场效应的影响效果。其二,显著为正的交互项回归系数同时也表明相对产品质量的提高可强化互联网对本地市场效应的影响,可能的解释是高质量产品不仅为充分发挥互联网贸易优势提供良好的必要条件,进而扩大市场对产品的需求,推进本地市场效应的形成与扩大,而且高品质的产品也有利于互联网宣传并吸引更多投资,提高企业生产率,从而为本地市场效应的增强创造条件。另一方面,相对互联网指数对数与相对产品质量指数对数的回归系数分别在1%与5%的显著性水平上显著为正,说明贸易过程中互联网普及率的相对提升以及出口产品质量的改善均有利于中国本地市场效应的形成与扩大,而相对互联网指数对数所对应的较大的回归系数则进一步说明互联网对中国本地市场效应的影响效果要强于产品质量的影响。模型(2)则是在模型(1)的基础上加入控制变量后的回归结果。相比模型(1),模型(2)中两个核心解释变量及交互项的回归结果与模型(1)基本一致,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模型(1)的结论具有稳健性。此外,模型(2)中,双边贸易地理距离的增加不利于中国本地市场效应的形成与扩大,但这种影响效果在统计上不显著,而进口国(地区)开放程度显著为正的回归系数则表明进口国(地区)开放程度的提升十分有利于中国本地市场效应的形成与扩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