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4 小学阶段旋转前后的因子载荷情况表》

《表4 小学阶段旋转前后的因子载荷情况表》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贵州省义务教育学校的校际差异性研究》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因子旋转的方法较多,其中较常用的方法是最大方差正交旋转(Varimax)法。因子旋转的目的是为了使载荷矩阵中的因子载荷绝对值向0和1两个方向分化,也是为了让各个因子的载荷间方差极大化[12]。本论述采用最大方差正交旋转法获得因子旋转结果见图10。为了便于直观看出旋转前后的因子载荷变化情况,本论述把进行因子旋转前后的因子载荷列于表4(表4为小学阶段)。对比分析发现,旋转前各综合因子所代表的具体意义不是很明显,而旋转后各因子代表的含义则比较清晰。显然,因子F1在X6(师生比)上的载荷值达到了0.971,在X7(生均高于规定学历教师数)上的载荷值达到了0.897,说明因子F1代表了小学阶段中的教师数量和质量,反映了学校能够投入到教学中的教师规模以及高质量教师的层次与规模;因子F2在X1(生均教学及辅助用房面积)上的载荷值达到了0.819,在X2(生均体育运动场馆面积)上的载荷值达到了0.759,表明因子F2主要代表了小学阶段中的学校建筑面积等,反映了学校的基础设施建设情况;因子F3在X3(生均教学仪器设备值)上的载荷值达到了0.987,因此因子F3代表了小学阶段中的学校教学设备数量;因子F4在X5(生均图书册数)上达到了0.857,表明因子F4代表了小学阶段中的学校藏书规模,反映了学校给学生提供课外知识的能力。分析表明,影响各县小学阶段校际间差异的深层次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小学教师的数量与质量即人力资源因素;小学基础设施、教学设备和藏书规模等即物质资源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