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2 2017年民族地区贫困农户生计策略与收入水平》

《表2 2017年民族地区贫困农户生计策略与收入水平》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产业扶贫对民族地区贫困农户生计策略和收入水平的影响》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从表2可发现,参与产业扶贫的民族地区贫困农户选取特色农产品种植、特色畜禽养殖与从事非农务工生计策略的比率明显超出未参与产业扶贫的民族地区贫困农户,在经商活动的生计策略决策上,两类民族地区贫困农户差异不显著。非农务工高达68.95%的比重成为民族地区贫困农户占主体的生计活动,也就是近七成的民族地区贫困农户存在半工半农的生计策略。民族地区贫困农户主要靠非农务工取得收入,主要是民族地区贫困农户地处山地、丘陵地区,农业基础设施薄弱,农业生产对天气、气候、自然地理存在较强依赖,在自然灾害面前缺乏抵御能力。为了应对这种不确定性,民族地区贫困农户家庭子女大多选择外出从事非农务工活动,年老父辈往往利用农闲就近寻找非农务工机会赚取务工收入以贴补家庭支出不足,仅有少数农业种养大户选择纯粹务农的生计方式。特色农产品种植高达68.32%的比重成为民族地区贫困农户生计方式的第二选项,对民族地区贫困农户而言,土地凸显就业与保障价值。由于退耕还林等生态保护措施的实施,受访民族地区贫困农户人均承包耕地面积仅1.67亩,为了拓展收入来源渠道,有些贫困农户尝试规模化饲养肉牛肉羊等牲畜或鸡鸭等家禽,但由于资金限制、风险规避等因素,特色畜禽养殖所占比重低于非农务工和特色农产品种植,所占比重仅为27.34%。贫困农户选择经商活动的比重最低,并且参与产业扶贫的民族地区贫困农户与未参与民族地区贫困农户不存在明显区别。通常来说,民族地区贫困农户居住地毗邻自然风景区或产业发展成熟地区才有条件从事农家乐或交通运输,此时,民族地区贫困农户选择经商活动生计模式才成为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