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2 民族地区与非民族地区农户支出型贫困问题的现实表征》

《表2 民族地区与非民族地区农户支出型贫困问题的现实表征》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民族地区农户支出型贫困:现实与因应——兼论与非民族地区的对比》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表2展现民族地区与非民族地区农户支出型贫困问题的现实表征。首先,从区域差异来看,民族地区无论是整体农户的支出型贫困还是因病、因教、因人情支出型贫困的比例均高于非民族地区,部分项目甚至差异在13%左右。其次,从民族地区农户陷入支出型贫困的结构来看,客观陷入因病、因教、因人情支出型贫困的比例分别为17.47%、12.14%与13.22%,主观认为陷入因病、因教、因人情支出型贫困与主客观相结合的支出型贫困的比例排名与之类似。这就说明在民族地区农户因病致贫的构成中,因病支出型贫困是在打赢民族地区精准脱贫攻坚战中最难啃的“硬骨头”,因人情支出型贫困处于第二位,略高于因教支出型贫困。此种观点是与既有研究有所不同的地方,多数研究认为因病、因教支出型贫困是构成农户支出型贫困的主要类型,忽视了因人情支出型贫困这一种主要的致贫类型。之所以会产生这种情况,主要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方面是既有大型数据中很少能有对因人情支出型贫困的指标进行较好的操作化;另一方面是在支出型贫困的政策中极少有将因人情支出型贫困作为主要类型进行精准治理,所以也被部分研究所忽视。其实,尤其是对于民族地区农户的支出型贫困状况而言,不应该忽视因人情支出型贫困这一特殊贫困类型,这是由于人情是维系民族地区农村居民情感互动的一个重要纽带,是其建立人际网络关系的核心[15]。再次,无论是因病、因教还是因人情支出型贫困,农村家庭的自身主观评价陷入贫困的概率要远高于客观衡量陷入支出型贫困的比例,而通过数据处理,将客观与主观自评相结合后的支出型贫困的比例要比以上两者的实际占比还要低,这就启示民族地区在精准治理农户支出型贫困的过程中,不仅仅要采用以往民主评议与家计调查的客观方式,也要兼顾农村居民家庭主观自评的结果,两者统筹兼顾能够更精准地把握农户支出型贫困的具体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