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4 以歇后语的可理解度作为因变量的回归分析》

《表4 以歇后语的可理解度作为因变量的回归分析》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粤语歇后语语义性质及其内部关系研究——兼与汉语歇后语数据对比》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注:R2(Adjusted)=0.37,F(4,353)=50.87,P<0.001(粤语);R2(Adjusted)=0.55,F(3,196)=81.51,P<0.001 (汉语)

由表4可知,对于给出完整材料的粤语歇后语,可理解度受前、后语节语义一致度、可表象度、熟悉度和习得年龄4个因素的影响,可以解释37%的变异量,其中习得年龄发挥负向作用,其他3个语义性质发挥正向作用。而影响汉语歇后语理解度的共有3个因素,分别是熟悉度、可表象度和前后语节语义一致度,可以解释55%的变异量。无论哪类歇后语,对其可理解度的影响因素均一致。其中,熟悉度是语言的经历性;可表象度符合人类的双重编码说,即发挥形象思维的作用;前、后语节语义一致度是歇后语存在的基础。对于不同的语料,3个因素发挥的作用不同。对于粤语歇后语,前、后语节语义一致度的作用最大,而熟悉度的作用最小;对于汉语歇后语,熟悉度的作用最大,而前、后语节语义一致度的作用较小。相对于粤语语汇,汉语语汇的地域性差异较小,是对整个汉民族生活习惯、文化风俗的总结,其所提供的线索也较为充分,前、后语节语义一致度的贡献率较低。但是粤语歇后语的整体熟悉度较低,个体对其加工是即时的语料映射,因此,前、后语节语义一致将助推被试作出容易理解的反应。很显然,由于缺乏共同的语用推动力导致方言歇后语的使用频率较低,其语义性质在语汇理解中的作用与汉语歇后语存在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