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9 2004—2015年北京市农村居民家庭主要食品人均消费量》

《表9 2004—2015年北京市农村居民家庭主要食品人均消费量》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城市化中农村居民消费演变的“反恩格尔”事实——来自北京市数据的测算》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数据来源:根据2004—2015年《北京市统计年鉴》整理而得。

除了食品价格、居民收入以及包括粮食市场化在内的食品消费商品化以外,由收入增加支持的食品结构升级也是抑制影响恩格尔系数下降的因素。一定意义上,这也是消费观念变化的结果。如表9所示,从农村居民人均主要食品总消费量来看,其绝对数变化幅度小但有上升趋势。粮食的人均消费量逐年下降,而人均蔬菜消费则在波动中呈现出小幅上升。除了粮食和蔬菜这两项人均消费量较大的主要食品之外,其他主要食品的组合总量是逐年上升的。豆、蛋、奶及其制品和干鲜瓜果的消费量上升幅度较为明显,干鲜瓜果的消费量仅次于粮食和蔬菜消费量。通过表9的数据可以判断,北京市农村居民由以粮食和蔬菜为主的消费,正在向工业化和商品化程度高、价格高的食品,如豆、蛋、奶制品和干鲜瓜果等营养丰富的食品转变,这抑制了恩格尔系数的下降。也就是说,随收入增加和工业品价格的相对下降,北京市农村居民消费中的“收入效应”可能超过了“替代效应”,净效应表现为收入效应———实际收入(real income)上升到一定水平后,较高的边际收入支持了居民购买价格更高的“高端”食品。测算期恩格尔系数的上升趋势很有可能预示着这种转变将加速。我们的测算结果和判断,与刘婷文等[7]的结论存在差异,他们运用AIDS进行回归分析的结果表明,北京市农村居民最重视蔬菜消费,而对粮、肉、蛋及干鲜瓜果的需求缺乏支出弹性。产生差异的原因可能在于采用了不同的量纲,他们研究的是不同食品的现金支出额,而我们测算和讨论的是人均消费的公斤数。因此,所得到的存在差异可能也是合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