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7 经济集聚和能源强度对人均碳排放的影响》

《表7 经济集聚和能源强度对人均碳排放的影响》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经济集聚的节能减排效应:理论与中国经验》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为进一步考察能源强度中介效应的稳健性,本文也报告了基于人均碳排放的中介效应检验结果(见表9)。表9的估计结果与表8保持一致,从而表明本文的实证结果是稳健的。在不考虑能源强度影响的情况下,经济集聚与人均碳排放同样呈现出“倒N”型曲线关系,曲线的两个拐点值分别为1.59(490.4万元/平方公里)和4.41(8226.9万元/平方公里),即当经济集聚水平超过4.41(8226.9万元/平方公里)时,其对人均碳排放将产生抑制效应。这一拐点值要小于表7中考虑能源强度后经济集聚与人均碳排放之间“倒N”型曲线的第二个拐点值4.84(12646.9万元/平方公里),而这一结论对于碳排放强度同样适用,考虑和不考虑能源强度下经济集聚与碳排放强度“倒N”型曲线的第二个拐点值分别为4.63(10251.4万元/平方公里)和4.37(7904.4万元/平方公里),从而表明能源强度的提高会推延经济集聚对碳排放产生抑制效应阶段的到来,也再次印证了能源强度可以成为经济集聚影响碳排放的一个中介变量。同时,还可以发现,无论是否考虑能源强度,经济集聚对碳排放强度产生抑制效应的临界值都要小于其对人均碳排放产生负向影响的临界值,从而再次表明碳排放强度较人均碳排放更易于被调控,基于单位产出碳排放强度减排目标较基于人均碳排放强度的减排目标更易于被实现。结合能源强度方程的结果来看,经济集聚、能源强度和人均碳排放之间完全符合前文所述的中介效应的判断标准,从而表明能源强度是经济集聚影响人均碳排放的中介变量,因而本文的理论假说3得到了更加稳健的验证。另外,还可以看到,人均碳排放在时间和空间上均表现出显著的路径依赖特征和空间溢出效应,而且邻近省份的经济集聚对本省份的人均碳排放也存在显著影响,这与全文的结论是一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