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3 全国金融集聚对人均二氧化碳排放的影响分析》

《表3 全国金融集聚对人均二氧化碳排放的影响分析》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金融集聚对碳排放的影响研究》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注:***、**和*分别表示在1%、5%和10%的水平下显著。

本文根据F值检验和husman检验对适用模型进行选择,根据F值,拒绝混合效应模型,根据husman检验结果,拒绝随机效应模型,本文选择个体固定效应模型进行实证分析,见表3。4个模型均是个体固定效应模型下人均二氧化碳排放与金融集聚的回归结果。结果显示,金融集聚变量的一次项和二次项估计系数均在1%的水平下显著,这表明金融集聚和人均二氧化碳排放存在倒U型的非线性关系。当逐渐加入控制变量后,计算得到金融集聚的极值点约为1.177,意味着当金融集聚水平小于1.177时,人均二氧化碳排放随金融集聚水平的提高而增加,这是因为金融集聚水平较低时,社会的经济发展水平也相对较低,第二产业仍是重点发展的对象,金融资金大多投入到了一些污染严重的大型工业企业中,促进了二氧化碳排放。而且金融集聚在促进经济水平提高的过程中,提高了人均收入,对能源需求的大量增加也导致了二氧化碳排放的增加[8]。经计算,有349 (83.1%)个样本点位于极值点左侧,表现为金融集聚加剧了二氧化碳排放。当金融集聚水平大于1.177时,人均二氧化碳排放随金融集聚水平的提高而减少,这是因为随着金融集聚水平不断提高,金融集聚促进资源优化配置、提高效率、节约资源的作用越来越明显,金融资金开始大量的投向高科技企业或者一些科研机构,从而促进了企业的技术进步,提高了能源的利用效率[5],使二氧化碳排放量减少。而且金融产业作为服务型产业,具有低排放、低能耗的特点,自身的集聚便能够起到优化产业结构、降低碳排放的作用。经计算,有71 (16.9%)个样本点位于极值点右侧,表现为金融集聚抑制了二氧化碳排放,2017年,北京、上海、浙江、辽宁、海南、湖南、河北和黑龙江8省市的金融集聚水平超过了极值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