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3 不同类型小城镇的工具变量估计结果》

《表3 不同类型小城镇的工具变量估计结果》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后工业化时期中国小城镇高质量发展的路径选择》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注:***、**、*表示1%、5%、10%的显著性水平,括号中为稳健性标准误;CVs代表控制前文所述的一些控制变量。

为考察小城镇产城融合动力的空间分异特征,对县域小城镇、市区小城镇以及特色小城镇分别进行工具变量估计。从表3的估计结果可以看出,在不同类型小城镇的回归结果中一些解释变量系数存在明显差异。市区重点镇城镇规模(lnscale)系数显著为正且系数值较大,说明促进市区小城镇规模扩大对产城融合发展具有更大的作用。市区小城镇具有毗邻中心城市的区位优势,与县域小城镇相比能够获得更大的城市涓滴效应;更重要的是,中心城市产业结构升级需要利用周边小城镇来承载产业发展和进行产业配套,市区小城镇与城市不存在行政分割的影响容易获得涓滴效应,从而导致市区小城镇规模扩大对产城融合具有更大的提升作用。县城的城镇规模系数较小,可能的原因是政府干预降低了其作用,表2的估计结果中县城虚拟变量显著为负说明了这一点。中国市辖区数量从2000年的787个增至2015年的921个(1),主要是因为东部地区一些城市的撤县设区增加了市辖区数量,这在一定程度上表明在城镇化扩散发展阶段,中心城市与周边小城镇具有强烈的一体化发展需求,中心城市和毗邻小城镇构成的都市区是城镇化高质量发展的主要载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