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1 近年来我国环境邻避运动的事件》

《表1 近年来我国环境邻避运动的事件》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环境邻避运动的治理困境与优化路径探析》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我国单一制“自上而下”的管理思维,决定了邻避设施建设从选址到项目上马过程中,政府一般都是“封闭”的决策模式。这种“家长式”的管理方式将最主要的利害相关者的邻避设施周围居民排除在外,听证会忽视公众意见,更甚者政府为了能让项目顺利上马,选择封锁信息,项目上马后才被公众知晓。政府过多的“代言”导致忽视公众真正的利益的关切点,从而导致邻避冲突的恶性循环。另外,在邻避设施选址过程中缺乏问责机制。公众最关注的是邻避项目是否对周围环境造成污染、污染程度大小,但是地方政府在邻避项目决策和环评过程中将公众排除在外,由于对邻避项目的预期损失的不确定性,加剧了邻避居民对邻避项目的内心恐惧,将公众的负面情绪无限膨胀,最终引发冲突。而公众的抗争也是变相的对地方政府的封闭决策表达不满,对自身的安全表达不安,进而通过这种情感宣泄提升自己在邻避设施选址及环评过程中的发言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