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三:马王堆帛书《昭力》解读拾遗》

《表三:马王堆帛书《昭力》解读拾遗》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马王堆帛书《昭力》解读拾遗》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不过,需要指出的是,将“次”解为“次序准则”并不准确,因为“次序”与“准则”并不是一回事,而且“次”本身没有准则之义。(1)笔者认为,表示这个意义的“次”可能应当看作“节”的假借字。早期文献中“次”与“即”“节”经常相通。郭店《老子》丙组简1:“其即(次)新(亲)誉之,其既〈即(次)〉愄(畏)之,其即(次)(侮)之。”《性自命出》简26“其居即(次)也旧(久)”,(2)上博简《性情论》简16对应的文句作“亓(其)居节(次)也旧(久)”。(3)“节”有准则、法度之义。《礼记·曲礼上》:“礼不踰节,不侵侮,不好狎。”《汉书·哀帝纪》:“制节谨度以防奢淫。”所以,“出言以为人次”“必先其义以为人次”实际上是“出言以为人节”“必先其义以为人节”。但是,为了保持跟后文在形式上的一致性,“人次”的“次”仍应保留原貌,而不宜读为“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