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2《本草纲目拾遗》外来药物来源地统计》

《表2《本草纲目拾遗》外来药物来源地统计》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外来药物在明清中国的记述与使用——以《本草纲目拾遗》为中心》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注:产地非单一的火漆、水安息两药分别统计。

以上外来药物中不少是通过海运经广州、澳门、泉州、漳州等港口输入中国的。明初沿袭宋元制度,在浙江宁波、福建泉州、广东广州设立市舶提举司作为主管对外贸易的机构。各口岸有主要交往对象:宁波通日本,泉州通琉球,广州通占城、暹罗及此后的西洋诸国。此后至清朝,受多次“海禁”政策影响,口岸屡次关闭,对外交往受限,但这些港口仍是沟通中外的重要窗口。康熙年间,澳门亦开始成为中外贸易的重要港口,中国商人从澳门发船出洋,“至于红毛、日本、琉球、暹罗斛、吕宋,……以中国珍丽之物相贸易,大获盈利”(3)。直至乾隆二十二年(1757),清廷施行广州粤海关“一口通商”体制。可以说,明清时期外来药物的输布流传与海上丝绸之路的兴衰密切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