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1《神农本草经》止痒药物主治、三品分类表》

《表1《神农本草经》止痒药物主治、三品分类表》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神农本草经》止痒药物浅析》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本经》(孙衍、孙骥合辑本)载药357种,其中记载与瘙痒有关的药物共19种,仅占所载药物的5.3%,品类虽少然不可忽视。此19味药中上品6种,中品5种,下品8种,可用于治疗各类瘙痒。然此类药物虽皆有止痒之功,但其性味又有寒温苦辛之不同,其中五味者以苦、辛为主,四气者以平、寒居多。味辛者善发散,瘙痒之病无论病因发之于内外,其病位皆在皮肤腠理之间,以辛散之药发散在表之邪,邪祛则肌肤痒消,故可收止痒之效;夫微热则痒,瘙痒之病多有湿热之邪流连肌肤,味苦者善泄热燥湿,乃克邪止痒之佳品。然书中记载药物味苦者有131味,味辛者102味,性平者126味,性寒者98味,更不论还有微寒、小寒、温性等药物。如此情况下,有相同性味的药物不在少数,但是书中仅记载此19味药物有治瘙痒的作用,由此可见性味虽同但功效不一,而这19味药,虽皆能止痒但其理各异。然《本经》成书年代久远,随着后世医家认识的不断深入,所载之药于后世又有不同之用,故此19味药物当中,有至今仍有应用于瘙痒性疾病的药物,如蛇床子、水萍、茺蔚子(茎)、萹蓄;而又有其他一些药物已不再应用于此,究其缘由,或因年久亡失其名而今人不识,或因疗效不确切而不被应用。故整理现今沿用较多的4种有止痒功用的药物,理清其沿革,明晰其方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