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1 抗生素——耐药发生时间表[1]》

《表1 抗生素——耐药发生时间表[1]》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新德里金属-β-内酰胺酶的流行现状与水解机制分析》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细菌对抗生素产生耐药并不是一个缓慢的进程,Taubes等[1]总结了不同类型抗生素从投入使用至检出耐药菌株的时间(表1),平均为1~3年。而细菌的耐药机制也不是个陌生的问题,例如产生外排泵,使抗生素无法富集;改变抗菌药物作用靶位,降低抗生素与细菌细胞膜的亲和力;改变细菌外膜通透性,使药物不能进入菌体等。而细菌最主要的一类耐药方式则是产生各类灭活酶,针对使用广泛的β-内酰胺类抗生素,细菌产生了β-内酰胺酶,分为A、B、C、D四类,其中A、C、D类属于丝氨酸β-内酰酶,此类酶目前已有上市的抑制剂(如克拉维酸、三唑巴坦和舒巴坦等)。B类属于金属β-内酰胺酶(MBLs),临床上暂无可用抑制剂能与抗生素配伍。MBLs所介导的严重耐药性给人类造成极大的恐慌,始于2008年一位在印度的新德里做过选择性外科手术的瑞典病人,从该病人身上分离得到的肺炎克雷伯菌中发现一种新型的MBLs,即新德里金属β-内酰胺酶(NDM-1)[2],除替加环素和多黏菌素之外,该菌株能分解所有抗生素,故被称为“超级细菌”。短短几年NDM-1在全球范围内呈爆发式的检出,且不断产生水解能力和转移能力更强大的新型突变体。作为当前国际关心的细菌严重耐药现象的一大罪魁,对NDM-1的深入研究显然是十分必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