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1 中国行业总体:内部制造、国内分工和国际分工》

《表1 中国行业总体:内部制造、国内分工和国际分工》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后发大国的分工模式选择与中国全要素生产率提升》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数据来源:根据WIOD提供的数据,经作者计算所得。INTER、DOM和OFF分别表示内部制造、国内分工和国际分工;Core和Non-core分别表示核心环节和非核心环节;Material和Services分别表示物质投入品和服务投入品;H-tech、M-tech和L-tech分别表示高技术含量产品、中等技术含量产品和低

从分工环节或者投入品的性质来看,我们发现了如下事实:首先,无论是国内分工还是国际分工,核心环节分工的比重均低于非核心环节的分工。从总体上来看,中国各行业更倾向于将不具备比较优势的非核心环节分工给国内或者国际其他行业生产,而将核心环节留在企业内部进行。其次,国内和国际的物质投入环节的分工远远高于服务投入环节。这表明我国各行业将服务活动进行国内和国际分工的程度较小,有两个原因可以解释:一是我国第二产业对第一产业的依赖度不高,国内分工主要表现为产业内部分工。二是与我国服务业发展相对落后的现状有关。全国服务品在地区以及国家之间的进口规模远远小于货物等物质投入品的进口,进口量的偏小直接导致其占总产出的比重偏低。最后,我们进一步分析三类技术含量不同的产品国内和国际分工的程度。表1的数据表明,中国各行业国内分工主要表现为行业之间或者行业内部进行低技术密集度产品的购买。1995—2011年,中国各行业低技术含量产品国内分工的比重平均为23.97%,占国内分工的份额为44%,均高于中等技能产品和高技能产品的国内分工程度。国际分工则主要表现为中等和高技能密集度产品的进口,两者国际分工的比重平均为2.46%和1.78%,分别占总国际分工的43.30%和31.37%。即相比于国内分工,中国各行业倾向于从更高发达水平的国家进口高技能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