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1 从语音、结构、词语三个层面对现代汉语语言的共情分析表》

《表1 从语音、结构、词语三个层面对现代汉语语言的共情分析表》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新冠肺炎疫情话语“逆科学传播”的共情逻辑》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共情(empathy,也译作移情)是个体基于另一个人情绪状态或状况的理解所做出的情感反应,这种情感反应等同或类似于他人正在体验的感受或可能体验的感受。”(18)简而言之,就是“感同身受”,语言共情(移情)正是词、短语、句子、段落甚至篇章经过传播使信息接收者能够“感同身受”,进而认同信息传播者所宣传的理念并付诸行动。语言学学者李向华的《现代汉语语用移情研究》一书,从语音、形态、词语、句法等四个层面对现代汉语语言共情(移情)做了系统、深入的研究。综合笔者搜集的疫情话语及其认识,拟从语音、结构、词语等三个层面对具体的传播语言进行共情(移情)分析,同时需要指出的是,三个层面只是相对独立,本质上却在共同参与共情机制的运作(见表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