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1 部分国家和地区的权力距离指数》

《表1 部分国家和地区的权力距离指数》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非正式层级对董事会决策过程的影响:政治行为还是程序理性》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资料来源:Hofstede,G.,Hofstede,G.J.,&Minkov,M.2010.Cultures&organizations:Software of the mind,Lon-don:McGraw-Hill.

成熟市场经济和转型经济在制度文化环境方面存在很大差异,Hofstede(2010)通过开发衡量一个国家(地区)的机构和组织中弱势成员对权力分配不平等接纳、认可程度的“权力距离指数”(参见表1),来探讨制度文化环境方面的差异如何影响组织。Hofstede(2010)的研究表明,在低权力距离社会的组织中,上下级认为彼此平等并讲求实效,管理者更多地依靠自己的经验、能力取得下属的支持,所谓的层级制度不过是角色分工不同而已。可见低权力距离社会董事会中的非正式层级是建立在集体认同基础上的地位差异,具有很强的主观属性。而且,它更多代表的是一种工作关系,而不是业已存在的不平等的阶层关系。正是这种主观属性才保证董事会非正式层级协调整合功能的发挥。而在中国这样高权力距离社会董事会中,董事间的地位差异更多地来自于环境中业已存在的由身份决定的社会地位差异,如朱羿锟(2015)探讨董事会中权力不平等根源时指出,“这既是千百年沉淀的尊卑等级观念的残余,也是改革开放前行政型治理体制下长官意志的‘幽灵附体’”。此时的上下级关系往往带有感情色彩,这种情感因素更多地体现为关系性认同而非集体认同,不仅是血缘关系乃至于“同乡”、“同学”、“战友”等众多的关系形式都能带来某种程度的认同,大量关于官员变动与资源流向的研究为此提供了充分的经验证据(钱先航等,2017;袁建国等,2015)。当外部环境的某种权威进入董事会并引发关系认同后,就会产生具有“圈层结构”特征(周建国,2002)的董事会非正式层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