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3 心理文化差异与经常账户失衡:不同时期子样本回归结果》

《表3 心理文化差异与经常账户失衡:不同时期子样本回归结果》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不确定性规避、长期导向与中美经常账户不平衡》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在1981~2014年间,经历了两次全球性的金融危机,其中1998年东亚金融危机被认为是当前全球失衡新局面的开端,而本轮次贷危机以及欧洲主权债务危机则导致失衡的幅度大幅降低。因此,在第一个稳健性检验中,本文对样本进行重新区分,分别排除1998年金融危机之前以及2007年次贷危机之后的样本,查看上述结论是否依然成立。由于在大量低收入经济体尤其是非洲经济体,国际捐赠占其国际收支的很大部分,并且是导致国际资本流动异象的重要原因,但是国际捐赠具有很大的偶然性。此外,由于西亚大量经济体为石油输出国,依靠原油出口获得大量的经常项目盈余。上述现象并不能由经常账户平衡理论做出合理解释。因此,本文在回归中依次剔除撒哈拉以南非洲样本以及西亚与北非样本。回归结果如表3所示,列(1)、(2)、(3)分别代表全国家样本、剔除撒哈拉以南非洲国家样本以及剔除撒哈拉以南非洲、西亚与北非经济体样本的回归结果。在剔除了上述潜在的异常因素之后,两个体现心理文化的变量依然基本在1%水平下显著,心理文化对经常账户平衡的重要影响并不受时间样本、经济体样本改变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