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3 2 0 0 6~2017年数字经济产出效率总体差异来源及其贡献》

《表3 2 0 0 6~2017年数字经济产出效率总体差异来源及其贡献》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中国数字经济产出效率的地区差异及动态演变》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总体差异。表3显示了2006~2017年数字经济产出效率总体差异来源及其贡献。根据表3可知,2006~2017年,八大经济区总体基尼系数年均值为0.0611,且从时间角度来看,2010年之前存在下降趋势,到2015年又逐年上升,2017年又有增大的趋势,且达到了研究年份范围内最大。整体来看,八大经济区数字经济产出效率差异存在扩大的趋势,不存在所谓的收敛现象。除2007年、2012年、2013年、2015年、2017年,其他年份对总体基尼系数的贡献率由大到小依次为超变密度、区域间净差异及区域内差异。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明,区域间差异是总体差异的主要来源,在2012年之前,超变密度占主要主导作用,在2012年之后,除个别年份外,区域间净差异占主导作用。进一步从时间角度来看,区域内差异贡献在各年份基本保持稳定,不存在大幅波动态势,且贡献率较小,年均贡献11.34%。2012年之前,区域间净差异贡献存在下降趋势,2012年之后区域间净差异处于不断波动状态。超变密度与此相反,2012年之前其对总差异的贡献率存在上升趋势,2012年之后与区域间净差异变动趋势完全相反,存在此消彼长的波动关系。超变密度是划分子群体时由于交叉项的存在而对总体差距产生影响的贡献,用于识别地区间的交叉重叠现象(刘志杰,2011;刘帅,2019)。因此,该结果表明,在2012年之前,区域间差异主要由某些区域内某些省份数字经济产出效率极高,与此对应的其他区域某些省份的数字经济产出效率极低所致,存在一定的极化现象,而2012年之后,区域间差异主要是由区域之间的净差异构成,这种极化趋势相对减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