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2 2 0 0 3~2018年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差异来源及贡献》

《表2 2 0 0 3~2018年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差异来源及贡献》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中国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区域差异及收敛性》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表2反映了2003~2018年中国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差异来源及贡献。从贡献程度来看,样本考察期内,超变密度的贡献率远高于区域内差异和区域间差异,超变密度贡献率保持在40%~50%,而区域内差异与区域间差异的贡献率相对比较接近,浮动范围分别位于25.27%~25.78%和24.62%~33.03%,三者的年均贡献率分别为44.25%、25.21%和30.24%,这表明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差异的来源依次是超变密度、区域间差异和区域内差异,其中超变密度是导致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差异的主要来源。从演变趋势来看,区域内差异贡献率总体呈现波动中微弱下降态势,其贡献率由2003年的25.78%下降至2018年的25.27%,年均下降率仅为0.13%,降幅为1.98%。区域间差异总体上呈现波动上升态势,其贡献率由2003年的24.62%缓慢上升至2018年的32.96%,年均上升率仅为1.96%,增幅为33.87%。超变密度贡献率总体呈现稳步下降态势,其贡献率由2003年的49.59%下降至2018年的41.74%,年均下降率为1.14%,降幅为15.85%。综合来看,超变密度是全国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总体差异的主要来源,但其贡献程度呈现减弱态势。超变密度贡献率揭示了四大区域间交叉项统计对总体差异的影响程度,反映区域间差异与区域内差异的交互作用对总体差异的贡献率。这充分说明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存在明显的区域重叠效应,即并非所有东部地级市的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均高于其他地区,也存在中部、西部或东北部分地级市的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高于东部地区的情况,这也与现实情况相符。同时,随着时间推移,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区域间差异与区域内差异的交互作用对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总体差异的影响作用逐渐减弱。此外,区域内和区域间差异的贡献程度比较接近,但区域间差异的贡献程度略高于区域内差异,且随着时间推移呈现逐渐增强态势,这与四大区域间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的极差呈现扩大态势相一致,这说明实现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目标不仅要重视自身内部的特殊性,也要充分重视地区间的整体协调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