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4 2018年河岸带不同生境的土壤理化性质》

《表4 2018年河岸带不同生境的土壤理化性质》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金马河温江段河岸带不同生境植物物种多样性与土壤理化性质的动态变化》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同行数据后不同字母表示差异显著(P<0.05)。

从表4可见,不同生境土壤的p H值为7.75~8.11,呈微碱性。沙坑地的土壤含水量(SWC)显著高于其他生境,而河滩地、斑茅地显著低于其他生境;各生境的土壤容重(BD)为1.53~1.96,斑茅地的BD显著低于其他生境,表明土质最疏松。总体来看,斑茅地的各种养分含量最适中,适于河岸带植被生长。与张潇月等[17]的研究结果相比,温江河岸带的土壤化学性质指标在3年间发生了很大变化。土壤中的全氮(TN)的最高值从2015年砾石地(10.79 g/kg)变为2018年斑茅地(3.46 g/kg),沙坑地的全钾(TK)由2015年最低(5.94 g/kg)变为2018年最高(23.91 g/kg),斑茅地的TK含量始终较低。有机质(OM)含量最高值由2015年砾石地(49.84 g/kg)变为2018年斑茅地(138.42 g/kg),最低值由2015年沙坑地(6.23 g/kg)变为2018年芦苇地(15.78 g/kg)。沙坑地速效钾(AK)含量上升为最大(12.27 mg/kg),全磷(TP)含量变化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