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1 不同类型滨岸带土壤基本理化性质》

《表1 不同类型滨岸带土壤基本理化性质》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小清河滨岸带土壤碳氮变化及影响因素研究》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土壤基本理化性质会随着土地利用方式的差异而有所区别[16]。其中,不同类型滨岸带土壤的pH均呈弱酸性,表现为荒地>林地>林草混合>草地,土壤电导率的变化范围是207.74~307.69,具体表现为荒地>林草混合>林地>草地。土壤粒径分布是土壤重要的物理性质,对土壤肥力、固碳能力等具有显著的影响[17]。表1反映了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的土壤粒径组成以及常量元素的分布情况。其中粗砂所占比例范围为64.19%~83.93%,基本表现为荒地>草地>林草混合>林地;细砂所占比例范围为5.21%~12.89%,基本表现为林地>林草混合>草地>荒地;粉粒所占比例范围为8.77%~18.38%,基本表现为林地>林草混合>草地>荒地;黏粒所占比例范围为2.1%~5.08%,基本表现为草地>林草混合>林地>荒地;土壤容重的变化范围为1.02~1.17 g/cm3,基本表现为林地>草地>林草混合>荒地。土壤的肥力状况可通过土壤粒径分布表现出来[18],就这一现象,可以发现人为扰动对土壤粒径分布的影响很大,荒地因为没有人为管理,土壤细粒流失,因此其粗砂最多,黏粒最少[19];而林草混合的细砂组分与草地的差异不显著,粉粒组分与林地的差异不显著,可能是因为其是混合土地利用类型,人为干扰有一定程度上的类似。常量元素在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是有一定区别的,其中Mg、Al、Fe这3种元素受土地利用变化影响较大,而Si、K、Ca在土地利用类型下的差异表现不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