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1 长白山地不同生境土壤理化性质特征》

《表1 长白山地不同生境土壤理化性质特征》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长白山地森林不同干扰程度土壤动物的群落特征》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长白山地大规模的采伐以及火灾等干扰活动,导致森林景观格局发生了较大的改变,进而引起地上与地下生态系统产生变化[11].大量研究证明,土壤动物群落组成结构与植被状况密切相关[12].本研究选取的3个生境,次生针阔混交林是由原始针阔混交林受到一定择伐后形成的,次生阔叶林则是经过再度采伐或皆伐后恢复成林的,而耕地是皆伐后被开垦的生境[13],3个生境的干扰程度依次增强.研究发现,随着干扰程度的加剧,土壤动物个体密度和类群数均呈递减的分布特征.相关研究也表明,未受干扰的原始针阔混交林土壤动物类群数要高于受干扰的生境[13].研究区内土壤动物个体密度和类群数,森林的2个生境均显著高于农田生境,这是由于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土壤动物群落组成和分布与人类的干扰活动、地表植被以及土壤小生境的季节变化等有关,较轻的人为干扰程度、良好的植被覆盖度以及良好的土壤生境条件更有利于土壤动物的生存繁殖,进而提高土壤动物的个体密度以及类群数[14].本研究发现,农田比森林生境土壤有机质含量低(见表1),这是由于农田耕作活动,使土壤团聚结构因过度搅动而遭到破坏,导致有机质加速矿化所致[15].农田中植物组成简单,凋落物数量少,因此土壤动物的食物来源也少,加之人类的耕作导致土壤养分含量和微生物活性降低,此外,农机具对土壤结构的破坏等因素,使得土壤动物群落组成、个体密度和多样性均较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