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5 6所部属农林高校在软科大学排名中的表现》

《表5 6所部属农林高校在软科大学排名中的表现》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德国一流农科专业建设与人才培养的经验与启示——以霍恩海姆大学有机农业和食品系统专业为例》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资料来源:根据软科2017年中国最好大学排名整理。

高等农业教育是农业教育的最高层次,对于引领农业教育发展、支撑国家农业转型升级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农林类高等院校和综合性大学的农林科系是实施高等农业教育的主阵地,培养高层次专业农业人才的中转站,肩负着为农业发展提供创新知识、专业人才和农技服务的重任,理应受到社会各界的尊重,在国家发展过程中发挥更大作用。但是,我国高等农业院校的现实地位与战略地位相去甚远,在与其它同层次高校的激烈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首先,农业院校和学科对学生吸引力偏弱,生源质量不佳,招生面临较大困难。由于社会观念影响人们对农业院校的认知,填报农业院校和农学专业的优质生源数量较少,学生更倾向于理工、政法、财经、语言、综合类高校,致使农林院校自身发展受限。我国70所(36所本科和34所专科)农林高校中仅有6所教育部直属农林高校,8所是原211工程大学,大部分都属于地方农林高校。农林高校整体实力偏弱,在软科2017年中国最好大学排名中,仅有13所农林高校在综合排名中居前200名位,9所农林高校生源质量排名居前200位,21所农林高校在成果转化排名前200位之中。[6]如表5所示,6所教育部直属农林高校的表现不尽人意,只有中国农业大学和北京林业大学的生源质量在100名内。其次,农学毕业生社会认可度较低,就业竞争力不足。由于社会对农业院校存在一定偏见,学农或者农业院校非农学生容易受到用人单位的歧视。农业相关工作和岗位,薪资待遇相对较低,工作环境较差,容易让人产生自卑感,致使更多学生不愿意从事农业工作。从总体上看,农业教育招生难、就业难的恶性循环没有得到有效改善,农学生就业竞争能力有待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