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1 T6SS效应因子的分类及作用机制[59-61]》

《表1 T6SS效应因子的分类及作用机制[59-61]》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细菌六型分泌系统的研究进展》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代表性微生物,Vibrio parahaemolyticus,副溶血弧菌;Burkholderia thailandensis,泰国伯克霍尔德氏菌;Edwardsiella tarda,迟钝爱德华氏菌;Enterohemorrhagic E.coli (EHEC),肠出血性大肠杆菌;Serratia marcescens,粘质沙雷氏菌;Agrobacterium tumefaciens,根癌

由于T6SS效应因子的杀伤不具有选择性,所以会导致供体细菌自身也会受到效应因子的攻击.对此,供体细菌会以双顺反子的形式编码与效应因子对应的免疫基因,形成特定的“效应-免疫”对,这些免疫蛋白能够与效应因子相互作用,使其失去活性(表1).除了与效应因子配对的免疫蛋白外,人肠道菌群的拟杆菌目中还广泛存在一个AID(acquired interbacterial defence)基因簇,该基因簇包含不同的免疫基因,且许多免疫基因没有对应的效应因子,所以称为“孤儿”免疫基因[72].这些“孤儿”免疫基因可以利用AID基因簇相邻的可移动元件,使小鼠体内产生抗性,免受T6SS介导的种内和种间细菌的拮抗作用[72].因此,破译“孤儿”免疫基因与携带“效应-免疫”对细菌的互作关系,将有助于阐明人类肠道微生物群落中各细菌之间的联系以及对肠道菌群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