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2:人大代表选举中的投票人缺陷与候选人缺陷组合矩阵》

《表2:人大代表选举中的投票人缺陷与候选人缺陷组合矩阵》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投票人缺陷、候选人缺陷与制度笼子——人大代表选举的困境与治理之道》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卢梭说,人是生而自由的,却无往不在枷锁之中。自由意味着支配的阙如或人性的放纵,而枷锁则意味着一种束缚与支配。如何防范放纵而邪恶的人性祸害众生从而捍卫人类自由?古往今来,许多思想家从善恶两重性出发探讨了国家治理之道,并由此形成两种有代表性的思想主张:一是理想主义取向:认为人性善,要不断完善人性,“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寄希望于明君贤相,推行“仁政”和“德政”,或实现“哲学王之治”;二是现实主义取向:认为人性恶,人都是自私的,偏好追求利益最大化,主张设计完美的制度以防范邪恶的人性。基于此,亚里士多德阐述法治思想,给城邦的“哲学王”套上了法律的紧箍咒;洛克和孟德斯鸠阐述了“分权制衡”的运行机理,主张“以权力制约权力”;卢梭论证了主权在民的基本原理,根据“公意”达成契约从而组织政府,旨在“以权利制约权力”;密尔提出“代议制政府”,勾画出人多地袤的现代国家的制度架构,以打破城邦之治的主体与场域约束。2014年9月5日,习近平总书记发表讲话指出:要坚持用制度管权管事管人,抓紧形成不想腐、不能腐、不敢腐的有效机制,让人民监督权力,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48]。比较和借鉴理想主义与现实主义这两种理论与实践,解决人大代表选举困境的治理之道在于,扎牢制度笼子,一个由竞争机制、责任机制、参与机制、监管机制与法律机制组成的制度笼子,用以消弭投票人和候选人的双重缺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