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1 神经丘形态数据统计分析》

《表1 神经丘形态数据统计分析》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鳜(Siniperca chuatsi)后部侧线系统胚后发育》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注:大写上标字母为同列数据比较(单因素方差分析与多重比较),小写上标字母为二类神经丘特定形态参数同一时间的比较(t-检验),字母不同表示具有显著差异(P<0.05)。各形态参数测量方法如图5所示

后部管道神经丘与表面神经丘建立之初形状均为圆形,此时二类神经丘表面并无明显分区,感受带与神经丘大小相同(图5),初期前体管道神经丘(5—10 dpf)平均长宽均为4—5μm(表1),毛细胞数12—14(表2);表面神经丘初期较难识别,16 dpf躯干观察到表面神经丘,平均长宽均为6—8μm,毛细胞数10—15(图5,表1,表2)。23 dpf前体管道神经丘表面出现分区,以毛细胞组成的感受带分布于神经丘表面中心区域,以支持细胞与套细胞顶端构成的光滑表面环绕感受带,延伸至神经丘外缘(图5),23 dpf前体管道神经丘成椭圆型,长15—19μm,长宽比1.3—1.4,神经丘及感受带长、宽均出现显著增长(P<0.05)毛细胞数增至19—33,之后前体管道神经丘继续生长,此时神经丘、感受带大小显著增大(P<0.05),毛细胞数显著增长(P<0.05)(表1,表2);37 dpf之后前体管道神经丘建立基本完成,神经丘、感受带大小和毛细胞数已无明显变化(P>0.05),至51 dpf躯干侧线管道开始封闭之初,前体管道神经丘呈长宽比为1.6的椭圆形,长29—33μm,毛细胞数增至30—45(表1,表2)。16—30 dpf表面神经丘生长明显,神经丘、感受带大小显著增大(P<0.05),毛细胞数显著增长(P<0.05),30 dpf后发育基本完成,神经丘、感受带大小和毛细胞数已无明显变化(P>0.05)(表1,表2),表面神经丘在发育全过程中均呈圆形,长宽比为0.9—1.1(图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