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3 农村医疗保险制度的相对贫困治理效应》

《表3 农村医疗保险制度的相对贫困治理效应》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农村医疗保险制度的相对贫困治理效应——基于贫困脆弱性视角的实证分析》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注:***、**与*分别表示在1%、5%与10%的显著性水平上显著。下同。

(1)农村医疗保险制度的相对贫困治理效应。首先分析在50%门槛值下农村医疗保险制度的相对贫困治理效应。如表3所示,2010年,处理组与控制组的平均处理效应为0.016,且未通过显著性检验,表明处理组与控制组的相对贫困状态尚无显著差异。2018年,处理组与控制组的平均处理效应为-0.078,在1%的显著性水平上显著。此时,农村医疗保险制度的相对贫困治理效应已经显现。PSM-DID结果显示,自2010年到2018年,农村医疗保险制度使得农村居民陷入相对贫困的概率显著降低了9.4%。接下来,分析在75%高脆弱性门槛值下农村医疗保险制度的相对贫困治理效应。如表3所示,2010年处理组与控制组的平均处理效应为0.016。2018年处理组与控制组的平均处理效应为-0.049,在10%的显著性水平上显著。PSM-DID结果显示在75%门槛值下,农村医疗保险制度仍使得农村居民陷入相对贫困的概率显著降低了6.4%。上述结果表明,农村医疗保险制度具有良好的相对贫困治理效应,总体上可显著、稳健地降低农村居民陷入相对贫困的概率。可能的解释是:农村医疗保险制度提高了农村居民的劳动时间,促进其收入的增长;农村医疗保险制度降低了农村居民的医疗费用负担,从而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其发生灾难性医疗卫生支出的概率;农村医疗保险制度对农村居民的资产配置效率产生正向影响,一定程度上促进其财产性收入的增加。由于农村居民教育程度已被作为协变量引入计量模型,人力资本中教育对估计结果的作用已经被人为消除,此处不再讨论。因不同样本组的特征存在差异,接下来将对农村医疗保险制度在不同样本组中相对贫困治理效应的异质性进行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