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2 中国外交规避回答策略及其分布》

《表2 中国外交规避回答策略及其分布》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外交话语中规避回答策略及其仪式化关系联结》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关于规避回答的类型,学界从语义观、功能观等不同角度对其加以分类(Bull&Mayer 1993;Galasinski 1996;Clayman 2001)。其中Bull&Mayer (1993)基于句子功能,将规避回答分为质疑问题、攻击问题、拒绝回答等11类。Bull(1994)又补充了被打断、暗示性回答等类别。虽然其分类得到普遍认可(蓝纯、胡毅2014),但其分类标准不够清晰,类别存在重叠(庞建荣、周流溪2005),如“质疑问题”与“攻击问题”界限模糊,且一些策略不完全适用于中国外交语境,如“被打断”。因此,本文参照功能观分类框架(Bull&Mayer 1993;Bull 1994),结合中国外交部例行记者会语料,深入阐析中国外交语境下的规避回答策略特征(详见表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