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3 霉菌毒素组合对细胞活力的联合毒性作用》

《表3 霉菌毒素组合对细胞活力的联合毒性作用》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牛奶中霉菌毒素共污染及联合毒理效应》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α-ZOL:α-玉米赤霉烯醇α-zearalenol;Caco-2:人结肠腺癌细胞human epithelial colorectal adenocarcinoma cells;HT29:人结肠腺癌细胞human colonic adenocarcinoma cells;HepG2:人肝癌细胞human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cells;Hepa RG:人肝癌细胞human hepatoma cells

如今,越来越多毒理机制研究倾向于选择体外模型进行小分子化合物(霉菌毒素及其混合物)与细胞大分子之间交互作用的分析。与体内试验相比,体外试验所需装置小,测试样品用量少,成本低,允许重复次数高,操作小型化和自动化,暴露条件易受控制,而且更为符合3R[减少、优化和替代(reduction,refinement and replacement)]原则和动物福利方面的伦理道德[36-37]。Smith等[38]汇总了100多篇食品和饲料中霉菌毒素的联合毒理学体外研究发现,细胞活力(64%)是用于分析联合毒性作用时最常采用的试验终点,之后依次是细胞凋亡或坏死(19%)、DNA损伤(17%)和氧化损伤(16%)。目前,用于检测细胞活力的方法有很多,主要包括基于四氮唑溴盐物质,如四甲基偶氮唑蓝(MTT)、新型四甲基偶氮唑盐(MTS)和水溶性四唑盐-1(WST-1)的还原分析比色法以及中性红法和台盼蓝法等简单方便的细胞染色方法。本文将牛奶中高风险的霉菌毒素组合对哺乳动物体外模型细胞活力的联合毒性研究进行了汇总,列举在表3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