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2 居住变动与就业变动协同性模型估计结果》

《表2 居住变动与就业变动协同性模型估计结果》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城市更新过程中流动人口居住-就业变动的协同机制研究——以北京为例》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注:()内为总方差中占比。

在检验上述解释变量与居住/就业变动的关系之前,首先分别建立全样本、30岁未满、30岁及以上样本的不引入任何解释变量的空模型(null model)进行估计,空模型通常用以分析因变量在低层级和高层级造成的差异各占多大比例。通常来说,高层级所占比例越高,表明高层级的差异越显著[35]20-21,也越适用多层模型进行估计。本文构建空模型是为了识别流动人口居住/就业变动概率在街道层级和个体层级的差异构成。表2给出了各空模型的方差估计结果,以及居住变动方程与就业变动方程的随机误差项相关关系。对所有模型,居住变动方程和就业变动方程的随机误差项的相关系数均在1%水平上显著,证明了居住变动行为与就业变动行为是相互作用的协同过程。而且这一协同性不仅体现在流动人口的个体行为上,同时也表现在以街道为单元的群体行为上。就全部样本来说,就业变动模型其街道层级方差(0.117)高于居住变动模型(0.087),说明在街道这一层级,流动人口就业变动概率的差异明显大于居住变动概率的差异,可能的原因是街道之间就业的同质性要低于居住的同质性,这也反映了城市的就业空间集聚性要高于居住空间集聚性[39]。这一发现同时适用于30岁未满的青年流动人口与30岁及以上的中老年流动人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