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1 应用型本科试点院校招聘公告中关于“工作经历”的要求》

《表1 应用型本科试点院校招聘公告中关于“工作经历”的要求》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应用型本科院校教师人力资源管理的困境及解决策略——基于产学合作的视角》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以德国应用技术大学等为代表的应用型本科院校的成功经验看,在教师招聘环节必须非常注重专业实践能力。《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国发[2019]4号)第十二款提出“从2019年起,职业院校、应用型本科高校相关专业教师原则上从具有3年以上企业工作经历并具有高职以上学历的人员中公开招聘……2020年起基本不再从应届毕业生中招聘”[1]。通过查阅样本院校2019-2020年度招聘公告中关于“工作经历要求”(见表1),6所样本院校(占比40%)对应聘教师没有“从业经历或职(执)业资格证书”明确要求,剩下的9所样本院校对“有工作经历或持职业资格证书者”亦仅仅是“同等条件下优先”,且以学术业绩为前提(民办与公办院校没有显著差别)。问卷题项:“入职前,您是否有在企业或事业单位工作的经历?”数据统计显示:43.85%教师在入职前拥有在企事业单位工作经历。访谈后发现,入职前的企事业单位工作经历大多为0-6个月的毕业实习或科研调研。显然,招聘公告中对“工作经历要求”的选择性“设定”导致入职教师对“工作经历”或参与产学合作主动性的“轻视”乃至“藐视”。正如陈先哲(2014)[2]实证研究表明:当前,学术锦标赛制是我国学术治理模式,在此模式下教师践行“少发表就出局”的游戏规则,从而导致教师部分放弃培养人才的使命与学术伦理。可见,基于产学合作培育人才的教育教学行为与“少发表就出局”的游戏规则是难以调和、甚至是矛盾的。同时,陈星、张学敏(2017)[3]对比公立应用型高校助教/讲师人均月收入(民办高校教师比公立高校稍低)与中级工程师人均月收入发现后者高出前者4 000元-10 000元,且当前人才引进制度给予企业师资的待遇远低于新进博士。差距如此悬殊的待遇,无论应用型本科院校多么“求贤若渴”,作为企业顶梁柱的工程师自然“莞尔婉拒”。显然,高等教育场域的学术锦标赛制与应用型本科院校薪酬外部竞争力的低下必然导致国家打造“双师型”教师队伍的政策目标难以实现。综上,在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学术漂移(1)、学术逻辑占统治地位及应用型本科院校薪酬外部竞争力偏低的情境下,聘请学术型人才成为应用型本科院校“骨感现实”的自然而高效的选择。不论是以应用型本科院校为求职目标的青年学子还是已入职应用型本科院校的教师,选择学术型而不是应用型或“双师型”既符合学术锦标赛制的运行逻辑,又能展现个人学术才华与赢得高等教育场域的名利,由此从根本上导致教师缺乏深度参与产学合作的动力。